錫膏廠家詳解如何檢查和調整錫膏印刷機的參數(shù)
來源:優(yōu)特爾錫膏 瀏覽: 發(fā)布時間:2025-07-11
檢查和調整錫膏印刷機參數(shù)是保證印刷質量的核心環(huán)節(jié),需結合設備狀態(tài)、印刷缺陷和生產需求,按“先檢查基礎狀態(tài)→再驗證參數(shù)合理性→最后針對性調整”的邏輯進行詳細步驟和方法:
檢查前的準備:確認基礎條件;
參數(shù)調整的前提是確保設備、材料和環(huán)境無異常,避免“無效調整”:
1. 設備硬件檢查
鋼網:確認鋼網安裝牢固(無松動、翹曲),開孔無堵塞、變形(用強光照射或放大鏡檢查,堵塞需用通針清理),鋼網厚度與錫膏類型匹配(如Type 5錫膏對應0.1-0.12mm鋼網)。
刮刀:檢查刮刀是否磨損(邊緣是否有缺口、變形),刮刀材質(金屬刮刀適合細間距,橡膠刮刀適合普通器件)是否匹配鋼網類型(金屬刮刀對應鋼網厚度≤0.15mm,避免刮傷鋼網),安裝角度是否垂直(通常60°±5°,角度偏差會導致壓力不均)。
PCB定位:確認PCB在工作臺上定位精準(無偏移、翹起),定位銷或真空吸附是否牢固(輕微晃動會導致印刷偏位)。
2. 材料與環(huán)境確認
錫膏狀態(tài):確保錫膏已正確回溫、攪拌(粘度300-500Pa·s,無硬塊、均勻細膩),且在有效期內(未超過開封后24小時)。
環(huán)境參數(shù):車間溫度(23±3℃)、濕度(40%-60%RH)是否達標(溫濕度異常會導致錫膏粘度波動,影響參數(shù)穩(wěn)定性)。
關鍵參數(shù)的檢查方法;
錫膏印刷機的核心參數(shù)需逐一核查,確保其設置與生產需求(器件類型、鋼網規(guī)格)匹配:
1. 對位參數(shù)(PCB與鋼網對齊)
檢查點:鋼網開孔是否與PCB焊盤完全重合(允許偏差≤0.05mm,細間距BGA/QFP需≤0.03mm)。
檢查方法:
手動檢查:印刷機進入“對位模式”,通過攝像頭放大觀察關鍵焊盤(如BGA中心焊盤、QFP引腳)與鋼網開孔的重合度,是否存在單邊偏移、整體旋轉。
自動檢測:開啟印刷機的“自動對位補償”功能(需PCB邊緣有定位MARK點),查看設備顯示的“對位偏差值”(X/Y方向偏移、θ角旋轉),若偏差超過0.05mm,需重新校準。
2. 刮刀參數(shù)(壓力、速度、行程)
刮刀壓力
檢查點:壓力是否導致“過刮”(焊盤少錫)或“欠刮”(鋼網殘留錫膏過多)。
檢查方法:
視覺觀察:印刷后鋼網表面應無明顯錫膏殘留(允許微量均勻殘留),若有大面積殘留,說明壓力過??;若焊盤錫膏量普遍不足(AOI檢測錫膏覆蓋率<70%),說明壓力過大。
數(shù)值核查:通過印刷機操作界面讀取當前壓力值(通常0.1-0.3MPa),對比設備推薦值(如0.15mm鋼網對應0.12-0.18MPa)。
刮刀速度
檢查點:速度是否影響錫膏填充開孔的充分性(過快導致填充不足,過慢導致溶劑揮發(fā))。
檢查方法:
觀察錫膏流動性:印刷后用刮刀挑起鋼網邊緣錫膏,若錫膏呈連續(xù)絲狀(長度5-10cm),說明速度合適;若斷裂過快(<3cm),可能速度過快;若拉絲過長(>15cm),可能速度過慢。
數(shù)值核查:讀取當前速度(通常50-150mm/s),對比鋼網厚度(厚鋼網<0.2mm建議50-80mm/s,薄鋼網>0.1mm建議80-120mm/s)。
刮刀行程;
檢查點:行程是否覆蓋所有需印刷的焊盤(避免漏?。?,且邊緣預留5-10mm(防止錫膏溢出鋼網)。
檢查方法:印刷機進入“空運行模式”,觀察刮刀移動軌跡,確認其起點超過PCB左側焊盤5mm,終點超過右側焊盤5mm,無局部未覆蓋區(qū)域。
3. 脫模參數(shù)(脫網速度、距離、延遲)
檢查點:脫模是否導致錫膏“被鋼網帶走”(少錫)或“拉伸變形”(橋連風險)。
檢查方法:
脫模后觀察:鋼網與PCB分離后,焊盤上的錫膏應完整(無缺角、無拉絲),若錫膏邊緣有“鋸齒狀”或局部缺失,說明脫網速度過快;若錫膏連成一片(細間距器件),可能脫網速度過慢。
參數(shù)核查:讀取脫網速度(通常0.5-2mm/s,細間距器件建議0.5-1mm/s)、脫網距離(需覆蓋PCB厚度+0.5mm,確保完全分離)。
4. 其他輔助參數(shù)
印刷次數(shù):普通PCB通常采用“單程印刷”,若細間距焊盤錫膏填充不足,可嘗試“雙程印刷”(反向再刮一次,需降低第二次壓力10%,避免多錫)。
鋼網清洗頻率:檢查當前設置的清洗間隔(如每印刷5片清洗一次)是否合理,若鋼網底面頻繁出現(xiàn)錫膏殘留(導致PCB焊盤污染),需縮短間隔(如每3片清洗一次)。
參數(shù)調整的原則與步驟;
參數(shù)調整需“針對性、漸進式”,避免盲目修改,建議按以下邏輯操作:
1. 明確缺陷,鎖定關聯(lián)參數(shù)
少錫/漏印:優(yōu)先檢查刮刀壓力(是否過大)、速度(是否過快)、鋼網開孔(是否堵塞)、脫網速度(是否過快)。
多錫/橋連:優(yōu)先檢查刮刀壓力(是否過?。?、速度(是否過慢)、鋼網開孔(是否過大)、脫網速度(是否過慢)。
錫膏偏位:優(yōu)先檢查對位參數(shù)(X/Y/θ偏差)、PCB定位(是否松動)。
錫膏形狀不規(guī)則(如塌陷、拉絲):優(yōu)先檢查錫膏粘度(是否攪拌充分)、脫網延遲(是否需增加0.1-0.3s延遲,讓錫膏定型)。
2. 漸進調整,每次只改1個參數(shù)
例如:發(fā)現(xiàn)少錫時,先將刮刀壓力降低0.02MPa(從0.2MPa→0.18MPa),印刷3-5片后用AOI檢測錫膏量,若仍少錫,再降低速度(從100mm/s→80mm/s),逐步驗證。
避免同時修改多個參數(shù)(如同時降壓力、降速度),否則無法判斷哪個參數(shù)是關鍵影響因素。
3. 結合器件類型差異化調整
細間距器件(如0.4mm BGA、0.3mm QFP):需更小壓力(0.1-0.15MPa)、更低速度(50-80mm/s)、更慢脫網(0.5-1mm/s),防止錫膏變形。
大焊盤器件(如連接器、功率器件):需稍大壓力(0.15-0.2MPa)、中等速度(80-120mm/s),確保錫膏填充飽滿。
4. 驗證與固化參數(shù)
調整后通過3種方式驗證:
視覺檢查:用顯微鏡觀察焊盤錫膏的形狀(矩形/圓形完整,無缺角)、厚度(與鋼網厚度匹配,誤差≤10%)。
量化檢測:用錫膏測厚儀測量關鍵焊盤的錫膏厚度(如設計厚度0.12mm,實測應在0.108-0.132mm)。
回流焊驗證:印刷后過回流焊,檢查是否有虛焊、橋連,確認參數(shù)最終有效性。
驗證合格后,將參數(shù)保存為“工藝配方”(按器件型號/鋼網規(guī)格命名),避免重復調試。
日常維護:預防參數(shù)漂移;
每日開機前檢查刮刀磨損(邊緣平整度)、鋼網張力(無松弛)、導軌潤滑(避免機械卡頓導致對位偏差)。
每周校準印刷機壓力傳感器(確保壓力顯示值與實際值一致,誤差≤0.02MPa)、攝像頭對位精度(用標準對位板校準)。
系統(tǒng)地檢查和調整印刷機參數(shù),確保錫膏印刷質量穩(wěn)
定(錫量均勻、形狀規(guī)則、無偏位),為后續(xù)焊接可靠性奠定基礎。
核心邏輯是:“參數(shù)服務于錫膏轉移效果,效果驗證參數(shù)合理性”。
上一篇:如何避免錫膏印刷過程中出現(xiàn)虛焊
下一篇:錫膏粘度對焊接質量的影響及調整技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