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產(chǎn)廠家詳解低溫無鉛錫膏的常見缺陷及解決方案
來源:優(yōu)特爾錫膏 瀏覽: 發(fā)布時間:2025-08-02
低溫無鉛錫膏(如Sn-Bi系、Sn-Zn系等)因熔點低(138-190℃)、對熱敏感元件友好,合金特性(如Bi的脆性、Zn的易氧化性)和低溫焊接工藝的特殊性,易產(chǎn)生與傳統(tǒng)高溫錫膏不同的缺陷。
常見缺陷的原因及針對性解決方案,結合生產(chǎn)實際場景總結如下:
焊點脆性(最典型缺陷,Sn-Bi系為主);
表現(xiàn):焊點外觀正常,但受振動、沖擊時易斷裂(如汽車電子振動測試中焊點開裂),顯微鏡下可見Bi元素偏析形成的脆性相。
核心原因:Sn-Bi合金中Bi含量高(58%左右),常溫下易形成脆性金屬間化合物(Bi相),且冷卻速度過慢時Bi會富集在晶界,加劇脆性;
焊點體積過小,應力集中時更易斷裂。
解決方案:
1. 合金改良:優(yōu)先選擇含Ag的Sn-Bi-Ag系(如Sn57Bi1Ag),Ag可形成細小的Ag?Sn顆粒,細化晶粒,降低Bi偏析,焊點抗剪強度可提升20-30%;
2. 工藝優(yōu)化:控制冷卻速率≥3℃/s(Sn-Bi系),快速冷卻可抑制Bi原子擴散,減少晶界脆性相;
3. 焊點設計:擴大焊盤尺寸(比傳統(tǒng)設計增加10-15%),增加焊點體積以分散應力(如LED焊盤直徑從0.8mm增至0.9mm)。
潤濕性不足(虛焊、焊盤不上錫);
表現(xiàn):焊膏熔化后無法充分鋪展,焊盤或引腳部分裸露(虛焊),或焊點呈“圓角”未完全潤濕(潤濕性評級<3級)。
核心原因:低溫下助焊劑活性不足(傳統(tǒng)助焊劑在180℃以下活化能力弱),無法有效去除焊盤/引腳表面氧化層;
焊盤/引腳氧化嚴重(如Cu焊盤暴露在空氣中形成CuO層);
峰值溫度不足(未達到合金熔化+20℃以上的“有效潤濕溫度”)。
解決方案:
1. 助焊劑適配:選用低溫高活性助焊劑(含有機酸、胺類活化劑),確保120-160℃區(qū)間能分解氧化層(如針對Sn-Bi的助焊劑需在140℃開始活化);
2. 焊盤預處理:PCB焊盤可做OSP(有機保焊膜)或化學鎳金處理(減少氧化),元件引腳提前用酒精擦拭去除氧化層;
3. 工藝參數(shù)調(diào)整:峰值溫度需高于合金熔點20-30℃(如Sn58Bi熔點138℃,峰值需160-170℃),且保持時間≥30s(確保充分潤濕)。
焊球(飛濺或殘留小球);
表現(xiàn):焊接后焊點周圍出現(xiàn)直徑>0.2mm的焊球,影響絕緣性(如精密傳感器引腳間焊球導致短路)。
核心原因:
焊膏印刷量過多(鋼網(wǎng)開孔過大),熔化后焊料溢出;
預熱階段升溫過快(>2℃/s),助焊劑揮發(fā)劇烈,裹挾焊料顆粒飛濺;
焊膏吸潮(回溫不充分導致水汽殘留),高溫下水汽爆沸帶起焊料。
解決方案:
1. 印刷控制:鋼網(wǎng)開孔尺寸比傳統(tǒng)縮小5-8%(如0.5mm引腳對應鋼網(wǎng)開孔0.45mm),厚度減至0.12-0.15mm(傳統(tǒng)0.15-0.2mm),減少焊膏量;
2. 預熱優(yōu)化:升溫速率≤1.5℃/s,預熱溫度140-160℃(時長60-90s),確保助焊劑緩慢揮發(fā)、水分充分排出;
3. 焊膏回溫:從冷藏(0-10℃)取出后,必須在室溫(25℃)靜置2-4小時(禁止加熱回溫),回溫后用攪拌刀手動攪拌3-5分鐘(或自動攪拌器2分鐘),避免吸潮。
Bi偏析(膏體或焊點成分不均)
表現(xiàn):焊膏開封后可見底部有灰白色沉淀(Bi顆粒),焊接后焊點局部Bi含量過高(>60%),導致局部脆性劇增。
核心原因: 儲存溫度波動(如反復從冷藏到室溫),Bi顆粒因密度高于Sn(Bi密度9.8g/cm3,Sn為7.3g/cm3),易沉降分層;
回溫后未充分攪拌,膏體中合金粉末分布不均。
解決方案:
1. 嚴格儲存:全程0-10℃冷藏(避免冰箱溫度>15℃),保質期不超過6個月(Sn-Bi系易老化);
2. 規(guī)范回溫攪拌:回溫至室溫后,用專用攪拌器以300-500r/min攪拌3分鐘,確保合金粉末與助焊劑均勻混合(攪拌后用刮刀挑起膏體,觀察無顆粒沉淀);
3. 少量多次使用:開封后24小時內(nèi)用完,未用完的膏體禁止倒回原罐(避免污染和二次分層)。
焊點表面白霜或腐蝕;
表現(xiàn):焊點表面出現(xiàn)白色粉末狀殘留(“白霜”),或銅焊盤邊緣有綠色腐蝕痕跡(尤其高濕度環(huán)境下)。
核心原因:
助焊劑殘留過多(低溫下?lián)]發(fā)不充分),殘留的有機酸或鹵化物吸潮后腐蝕焊點/焊盤;
助焊劑活性過強(含過量Cl?、Br?),焊接后未完全分解,長期殘留導致腐蝕。
解決方案:
1. 選擇低殘留助焊劑:優(yōu)先用“免清洗型”低溫助焊劑(殘留量<0.5mg/cm2),避免含強腐蝕性鹵化物(如Cl?含量<50ppm);
2. 優(yōu)化回流曲線:延長峰值溫度保持時間(從30s增至40-50s),讓助焊劑充分揮發(fā)(殘留量可減少40%);
3. 后處理清潔:對高可靠性場景(如醫(yī)療設備),焊接后用異丙醇擦拭焊點表面,去除殘留助焊劑。
高溫環(huán)境下焊點軟化(可靠性缺陷)
表現(xiàn):在較高環(huán)境溫度(如>80℃)下,焊點力學強度下降(抗剪強度降低30%以上),甚至出現(xiàn)塑性變形(如LED支架焊點因自重下垂)。
核心原因:
低溫錫膏熔點低(如Sn58Bi熔點138℃),接近或低于使用環(huán)境溫度時,焊點易進入“軟化區(qū)”(熔點以下50℃內(nèi)為脆性軟化區(qū)間)。
解決方案:
1. 場景匹配:Sn-Bi系僅用于環(huán)境溫度<70℃的場景(如消費電子、室內(nèi)LED),避免用于汽車引擎艙(溫度可達120℃);
2. 選擇更高熔點的低溫合金:如Sn-Zn系(熔點199℃),可耐受100℃以上環(huán)境溫度,適合對高溫有一定要求的熱敏感元件(如車載傳感器);
3. 結構輔助:對必須用Sn-Bi系的場景,通過增加焊點數(shù)量(如從2個焊點增至4個)分散應力,降低單焊點負載。
低溫無鉛錫膏的缺陷多與“低溫特性”和“合金固有屬性”相關,解決核心在于:合金選型適配場景(如Sn-Bi-Ag抗脆、Sn-Zn耐高溫)、工藝參數(shù)精準控制(冷卻速率、峰值溫度)、助焊劑與儲存
管理(低殘留、嚴格冷藏)。
結合具體應用場景(如LED、傳感器)的可靠性要求,可針對性規(guī)避缺陷,實現(xiàn)穩(wěn)定焊接。
上一篇:低溫無鉛錫膏:解決熱敏感元器件的焊接難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