錫膏廠家詳解一下大家所說的焊踢粉有什么作用
來源:優(yōu)特爾錫膏 瀏覽: 發(fā)布時間:2025-06-26
在電子焊接工藝中,“焊踢粉”可能是“焊錫粉”的筆誤。焊錫粉是錫膏(Solder Paste)的核心組成部分,通常占錫膏總質(zhì)量的85%~92%,
作為焊接的金屬主體,形成焊點
1. 提供焊接所需的金屬合金
焊錫粉的合金成分(如Sn-Ag-Cu、Sn-Pb等)在回流焊溫度下熔化,填充元件引腳與焊盤之間的間隙,冷卻后形成金屬間化合物(IMC),實現(xiàn)電氣連接和機械固定。
2. 決定焊點的物理性能
合金成分直接影響焊點的強度、導(dǎo)電性、耐高溫性及抗腐蝕性。
例如: Sn-Pb合金(有鉛)焊點韌性好,但含鉛有毒;
Sn-Ag-Cu(無鉛SAC系列)焊點強度高,符合環(huán)保要求。
影響錫膏的物理特性與工藝性能
1. 決定錫膏的密度與黏度
焊錫粉含量越高,錫膏密度越大(如90%含量的錫膏密度約8.5~9.2 g/cm3),黏度也隨之增加,影響印刷時的流動性和轉(zhuǎn)移效率(參考之前關(guān)于密度對印刷性能的分析)。
2. 影響錫膏的觸變性
焊錫粉顆粒與助焊劑的混合狀態(tài)決定錫膏的“剪切變稀”特性:印刷時刮刀擠壓下錫膏變稀以填充網(wǎng)板開孔,脫模后恢復(fù)黏度以保持圖形形狀,避免塌陷或橋連。
顆粒特性對焊接工藝的影響
1. 顆粒尺寸(目數(shù))
細顆粒(如30~50 μm,對應(yīng)400~270目):適合0.3 mm以下細間距元件,流動性好,但表面積大易氧化,需配合高活性助焊劑;
粗顆粒(如50~100 μm,對應(yīng)270~150目):適合厚網(wǎng)板或大焊盤,抗氧化性好,但細間距印刷時易堵塞網(wǎng)板。
2. 顆粒形狀
球形顆粒:堆積密度高,錫膏流動性均勻,印刷時不易堵塞,是主流類型;
不規(guī)則顆粒:表面積大,與助焊劑混合后黏度高,適用于需要高黏度的特殊工藝(如滴涂工藝),但印刷精度較差。
合金成分的選擇與功能
1. 無鉛焊錫粉(環(huán)保需求)
常見成分:Sn-3.0Ag-0.5Cu(SAC305)、Sn-0.7Cu、Sn-3.5Ag等,熔點通常在217~227℃,需配合高溫回流焊工藝,避免鉛污染。
2. 有鉛焊錫粉(傳統(tǒng)工藝)
典型成分:Sn-37Pb(共晶合金,熔點183℃),焊接性能優(yōu)異,但因環(huán)保限制逐漸被淘汰。
3. 特殊合金添加
加入少量Ni、Bi、In等元素可調(diào)整熔點或改善焊點韌性。
例如: Sn-Bi合金(低熔點,約138℃)用于熱敏元件焊接;
Sn-Ag-Cu-Ni合金可增強抗疲勞性,適用于高可靠性場景(如汽車電子)。
其他關(guān)鍵作用
1. 與助焊劑協(xié)同工作
焊錫粉需均勻分散在助焊劑中,助焊劑熔化后去除焊盤和元件引腳表面的氧化層,使焊錫粉能充分潤濕金屬表面,形成可靠焊點。
2. 抗氧化處理
焊錫粉表面通常會進行抗氧化處理(如電鍍薄薄的Sn層或添加抗氧化劑),避免儲存或焊接過程中氧化,影響焊接效果。
焊錫粉是錫膏的“骨架”,不僅直接決定焊點的金屬性能,還通過顆粒特性和含量影響錫膏的印刷性、潤濕性等工藝表現(xiàn)。
在實際應(yīng)用中,需根據(jù)元件精度、焊接溫度、環(huán)保要求等選擇合適的焊錫粉類型,并控制其顆粒度、純度及氧化程度,以確保焊接質(zhì)量的穩(wěn)定性。
上一篇:錫膏的密度對印刷性能有什么影響
下一篇:生產(chǎn)廠家詳解哪款錫膏更耐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