紅膠的使用方法與及應(yīng)用詳解
來源:優(yōu)特爾錫膏 瀏覽: 發(fā)布時間:2025-06-10
紅膠(貼片膠)的使用方法與應(yīng)用
紅膠的基本概述
紅膠是一種單組份、加熱固化的環(huán)氧樹脂膠粘劑(多為紅色,故稱“紅膠”),主要用于SMT(表面貼裝技術(shù))中固定電子元件(如電阻、電容、IC等),尤其在波峰焊工藝中防止元件脫落。
其特性包括:觸變性(受剪切力時粘度降低,便于涂布;靜置后粘度恢復(fù),防止流淌)、耐溫性、粘接強度高、可返修等。
紅膠的使用方法
1. 儲存與預(yù)處理
儲存條件:紅膠需低溫冷藏(通常2~8℃),避免光照和潮濕,儲存期一般為6~12個月(具體需參考廠商說明)。
回溫處理:使用前從冰箱取出,在室溫(25±3℃)下靜置4~8小時,使溫度平衡(避免結(jié)露影響性能)。
攪拌混合:
手工攪拌:開封后用刮刀沿同一方向攪拌5~10分鐘,確保粘度均勻(避免引入氣泡)。
機械攪拌:使用點膠機配套的攪拌器,以低速(如2000轉(zhuǎn)/分鐘)攪拌3~5分鐘。
2. 涂布(點膠/印刷)
涂布方式:
點膠法:適用于小批量、高精度場景,使用點膠機(如氣動點膠機、螺桿點膠機),通過針頭將紅膠精確點涂在PCB焊盤或元件下方。
要點:控制點膠壓力、針頭孔徑(通常比元件焊盤小0.2~0.5mm)、點膠高度(避免拖尾或拉絲)。
印刷法:適用于大批量生產(chǎn),使用絲印機配合鋼網(wǎng)(開孔尺寸通常為焊盤面積的70%~80%),通過刮刀將紅膠均勻印刷到PCB表面。
要點:刮刀速度50~100mm/s,壓力5~10kg,鋼網(wǎng)與PCB間距0.1~0.2mm(避免漏膠或厚度不均)。
3. 元件貼裝
使用貼片機將電子元件準(zhǔn)確放置在紅膠涂布位置,確保元件焊端與紅膠完全接觸,避免偏移(貼裝精度需≤0.1mm)。
對于大尺寸或重元件(如功率器件),可在元件四周增加紅膠點,增強固定力。
4. 固化(加熱固化)
紅膠需通過加熱完成固化,典型固化條件:
低溫固化:80~100℃ × 30~60分鐘(適用于熱敏元件)。
中溫固化:120~150℃ × 15~30分鐘(常用,兼顧效率與可靠性)。
高溫固化:160~180℃ × 10~15分鐘(快速固化,需確認元件耐溫性)。
固化設(shè)備:使用紅外線固化爐(IR爐)或熱風(fēng)循環(huán)爐,確保溫度均勻,避免局部過熱導(dǎo)致紅膠開裂或元件損壞。
固化曲線:建議升溫速率≤3℃/秒,峰值溫度保持時間5~10分鐘,降溫過程自然冷卻。
5. 固化后檢查
目視檢查:觀察紅膠是否完全固化(表面不粘手、無氣泡、無流淌),元件是否偏移或傾斜。
拉力測試:用拉力計輕輕拉動元件,粘接強度需≥廠商規(guī)定值(通常小型元件≥2N,IC≥5N)。
返修處理:若需拆卸元件,可加熱至180℃以上軟化紅膠,配合鑷子小心取下,清理殘留紅膠后重新涂布。
紅膠的應(yīng)用場景
波峰焊工藝中的固定
雙面貼裝場景:當(dāng)PCB雙面都有貼裝元件時,一面通過回流焊焊接元件后,另一面用紅膠固定元件,再通過波峰焊焊接(避免元件在波峰焊中因高溫焊錫沖擊而脫落)。
單面混裝場景:PCB同時有貼片元件和插件元件時,用紅膠固定貼片元件,再通過波峰焊一次性焊接所有元件。
防止元件脫落
用于固定重量較大、尺寸較大或異形元件(如散熱器、連接器、變壓器等),避免運輸或焊接過程中因振動或應(yīng)力導(dǎo)致元件移位。
特殊工藝需求
對返修性要求高的產(chǎn)品(紅膠固化后可通過加熱去除,便于維修)。
熱敏元件或不耐高溫焊接的場景(紅膠固化溫度低于多數(shù)元件的耐溫極限)。
紅膠選擇與注意事項
選型要點:
固化條件(匹配設(shè)備溫度能力)、粘接強度、觸變性(避免涂布時流淌或拉絲)、耐溫性(波峰焊時需耐240~260℃短時高溫)、兼容性(與PCB表面處理工藝、元件材質(zhì)匹配)。
使用禁忌:
避免紅膠接觸皮膚(若接觸,立即用酒精清洗);
開封后未用完的紅膠需密封并盡快用完(通常24小時內(nèi)),防止吸潮或固化;
不同品牌/型號的紅膠不可混用,以免性能失效。
紅膠是SMT工藝中關(guān)鍵的輔助材料,其使用核心在于精準(zhǔn)涂布、均勻固化、適配工藝。通過控制儲存、攪拌、涂布參數(shù)及固化曲線,可確保元件固定可靠,提升生產(chǎn)良率。
實際應(yīng)用中需結(jié)合產(chǎn)品需求(如批量、精度、耐溫性)選擇合適的紅膠型號,并嚴(yán)格遵循操作規(guī)范。
上一篇:錫膏廠家詳解如何購買無鉛錫膏
下一篇:紅膠的固化溫度和時間是多少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