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產(chǎn)廠家詳解無鉛錫膏焊接工藝要點與優(yōu)化策略
來源:優(yōu)特爾錫膏 瀏覽: 發(fā)布時間:2025-07-10
無鉛錫膏的焊接工藝與傳統(tǒng)有鉛錫膏存在顯著差異(如熔點更高、潤濕性稍弱、氧化敏感性強),其工藝穩(wěn)定性直接影響焊點可靠性(尤其是汽車電子等嚴苛場景)。
核心工藝要點和針對性優(yōu)化策略兩方面展開,結(jié)合無鉛錫膏的特性提供可落地的解決方案。
無鉛錫膏焊接核心工藝要點;
無鉛錫膏焊接需圍繞“高熔點適配”“潤濕性提升”“焊點可靠性保障”三大核心目標,重點把控錫膏選型、印刷、回流焊及基材預處理四大環(huán)節(jié)。
1. 錫膏選型:匹配場景需求,平衡性能與工藝性
無鉛錫膏的合金成分與助焊劑體系是工藝基礎,需根據(jù)應用場景(如高溫環(huán)境、高密度焊接)針對性選擇:
合金成分:
通用場景(如車載娛樂系統(tǒng))優(yōu)先選SAC305(Sn-3Ag-0.5Cu),熔點217-220℃,綜合性能均衡,潤濕性相對較好;
高溫場景(如發(fā)動機艙ECU)可選Sn-Cu-Ni(熔點227℃)或SAC-Q(添加Sb,熔點218℃),抗蠕變和熱穩(wěn)定性更優(yōu);
高密度焊點(如BGA、QFP)可選用低銀或無銀合金(如Sn-0.7Cu-Ni),減少Ag?Sn脆性相,降低橋連風險。
助焊劑體系:
因無鉛錫膏潤濕性弱于有鉛,需選用中高活性助焊劑(RMA或RA級),確保能有效去除焊盤/引腳表面氧化層;
汽車電子等需長期可靠性的場景,優(yōu)先選免清洗型助焊劑(低殘留、無腐蝕性),避免殘留吸潮導致的電化學遷移。
2. 印刷工藝:精準控制錫量與形態(tài),彌補潤濕性不足
無鉛錫膏的粘度(通常100-200 Pa·s)和觸變性與有鉛不同,印刷需通過參數(shù)優(yōu)化確保錫膏均勻轉(zhuǎn)移、無變形:
鋼網(wǎng)設計:
開孔尺寸:較有鉛鋼網(wǎng)放大5%-10%(因無鉛潤濕性差,需更多錫量補償),BGA焊盤開孔可采用“圓角矩形”減少橋連;
鋼網(wǎng)厚度:根據(jù)焊點大小調(diào)整(0.12-0.15mm為主),細間距引腳(<0.4mm)選0.1mm薄鋼網(wǎng),避免錫量過多。
印刷參數(shù):
刮刀:用聚氨酯刮刀(硬度70-80 Shore A),壓力控制在5-10N/cm,速度20-40mm/s,確保錫膏完全填充開孔;
脫模:采用“分步脫?!保ㄏ忍?.5mm再快速脫離),減少錫膏粘連,尤其適合細間距引腳。
3. 回流焊工藝:適配高熔點,控制熱分布與相變
無鉛錫膏熔點(217-227℃)比有鉛(183℃)高30-40℃,回流曲線需精準控制升溫速率、峰值溫度及保溫時間,避免“虛焊”“元器件損傷”或“焊點氧化”:
回流曲線四階段控制:
預熱段(室溫→150-180℃):升溫速率≤2℃/s,緩慢加熱使助焊劑逐步揮發(fā)(避免劇烈沸騰導致錫膏飛濺),同時激活助焊劑活性;
恒溫段(150-180℃,60-90s):充分去除焊盤/引腳表面氧化層(助焊劑核心作用階段),溫度需覆蓋助焊劑活化溫度(通常120-160℃);
回流段(>熔點,217-245℃):峰值溫度比合金熔點高20-30℃(如SAC305峰值235-245℃),且“熔融時間”(>熔點溫度的時間)控制在40-60s(過短易虛焊,過長導致焊點晶粒粗大或助焊劑碳化);
冷卻段(從峰值→150℃):冷卻速率3-5℃/s(快速冷卻可細化焊點晶粒,提升強度),但需避免過快導致元器件熱應力開裂(如陶瓷電容)。
關(guān)鍵原則:不同元器件(如PCB、芯片、電容)的耐熱上限需匹配,例如車規(guī)級芯片通常耐溫≤260℃,回流峰值需嚴格控制在其耐受范圍內(nèi)。
4. 基材預處理:減少氧化,提升界面潤濕性
無鉛錫膏對焊盤、引腳的表面狀態(tài)更敏感(氧化層會嚴重阻礙潤濕),需提前優(yōu)化基材預處理:
焊盤/引腳表面處理:
優(yōu)先選用OSP(有機保焊膜)、沉金(Au厚度0.05-0.1μm)或鍍錫(Sn-Cu合金),避免易氧化的純銅或厚鎳鍍層;
儲存環(huán)境:PCB和元器件需在干燥(濕度<60%)、低溫(<25℃)環(huán)境儲存,開封后4小時內(nèi)使用(暴露過久易氧化),氧化嚴重的基材需用細砂紙輕磨去除氧化層后再焊接。
PCB設計:避免焊盤間距過?。ㄒ讟蜻B)、焊盤邊緣存在毛刺(導致錫膏印刷不均),必要時增加“偷錫焊盤”(針對細間距引腳)減少橋連風險。
無鉛焊接常見缺陷與優(yōu)化策略;
無鉛焊接因潤濕性弱、熔點高,易出現(xiàn)虛焊、橋連、空洞、焊點脆化等缺陷,需針對性優(yōu)化:
1. 虛焊(焊點未完全潤濕,呈“球狀”或“邊緣翹起”)
原因:助焊劑活性不足、回流峰值溫度不夠、焊盤/引腳氧化嚴重。
優(yōu)化策略:
選用高活性助焊劑(如RA級,含適量有機酸或鹵素活化劑),但需平衡腐蝕性(汽車電子優(yōu)先選低鹵免清洗型);
提高回流峰值溫度5-10℃(確保完全熔融),延長熔融時間至50-60s;
加強基材儲存管理,氧化嚴重的PCB/元器件需提前進行等離子清洗(去除表面氧化層)。
2. 橋連(相鄰焊點錫膏相連,形成短路)
原因:印刷錫量過多、鋼網(wǎng)開孔過大、回流升溫過快導致錫膏坍塌。
優(yōu)化策略:
縮小鋼網(wǎng)開孔(如將開孔寬度減小5%-10%),開孔形狀與焊盤匹配(避免異形開孔導致錫膏堆積);
降低印刷刮刀壓力(減少錫膏擠出量),調(diào)整脫模速度(慢速脫模減少錫膏粘連);
降低預熱段升溫速率至1-1.5℃/s,避免錫膏因快速升溫而流動性驟增導致坍塌。
3. 焊點空洞(焊點內(nèi)部存在氣泡,影響強度)
原因:助焊劑揮發(fā)氣體未及時排出、回流升溫過快、焊盤存在油污或氧化層。
優(yōu)化策略:
優(yōu)化回流曲線:延長恒溫段時間(至80-90s),讓助焊劑充分揮發(fā);降低升溫速率(≤1.5℃/s),避免氣體被包裹在熔融錫膏中;
選用低揮發(fā)速率助焊劑(減少氣體生成量),或添加消泡劑成分的錫膏;
印刷前用酒精清潔PCB焊盤,去除油污或雜質(zhì)。
4. 焊點脆化(力學性能下降,易斷裂)
原因:回流溫度過高(導致IMC層過厚)、合金成分中Ag含量過高(SAC系列Ag>3%時易形成脆性Ag?Sn相)。
優(yōu)化策略:
控制回流峰值溫度(不超過合金熔點+30℃),縮短熔融時間(≤60s),避免IMC層(如Cu?Sn?)過度生長(厚度需<5μm);
對高可靠性場景(如發(fā)動機ECU),選用低銀合金(如SAC105:Sn-1Ag-0.5Cu)或添加Sb、Ni的改性合金(如SAC305+0.5Sb,抑制Ag?Sn粗化)。
5. 工藝穩(wěn)定性優(yōu)化(批量生產(chǎn)一致性保障)
采用SPC(統(tǒng)計過程控制)監(jiān)控關(guān)鍵參數(shù):印刷錫膏厚度(偏差控制在±10%內(nèi))、回流爐各溫區(qū)溫度(均勻性≤±3℃)、焊點拉力強度(定期抽樣測試,確保≥45MPa);
定期維護設備:印刷機刮刀(磨損后及時更換,避免印刷不均)、回流爐傳送帶(清潔殘留助焊劑,避免污染)、鋼網(wǎng)(定期超聲清洗,去除開孔內(nèi)殘留錫膏)。
無鉛錫膏焊接的核心是“適配高熔點特性”與“彌補潤濕性不足”,需從錫膏選型(合金+助焊劑)、印刷(錫量與形態(tài)控制)、回流焊(精準控溫)、基材預處理(防氧化)四大環(huán)節(jié)協(xié)同優(yōu)化。
針對汽車電子等可靠性要求高的
場景,還需通過工藝參數(shù)固化(如定制回流曲線)、缺陷率統(tǒng)計分析(PPM控制在<10),確保焊點在高溫、振動、長壽命環(huán)境下的穩(wěn)定性。